应对早高峰,北京地铁启用这些“超强”控流方案

旅游信息 5年前 (2020) 旅行家
121 0

“非常”时期,北京地铁再次启用“超强”方案。记者从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和北京地铁公司获悉,地铁全路网应用最新研发的客流实时监控系统,通过“追踪”客流进站、换乘等旅行轨迹,用数字化控流方案精准控制列车满载率。

据统计,本周一,北京地铁全路网客运量达到311.11万人次(含西郊线),比上周一增加16%,目前高峰小时拥挤线路满载率控制在40%左右。

列车满载率监测数据实时更新

地铁大厦三层,北京地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内。新投用的客流实时监控平台,在这次疫情期间派上了大用场。路网内所有区间的满载率情况,在大屏幕上都用绿、黄、棕、红四种颜色清晰地显示出来,哪里拥挤哪里宽敞,一目了然。

“通过进站数据和数学模型运算,哪个区间即将满载率超标,我们提前就能知道,车站引导乘客分批次进站的措施也会更加及时。”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主任陈文在屏幕前,正盯着这个能预测客流的“超强大脑”。

大脑的核心在于数据,而AFC刷闸数据则是整套系统中最原始的数据。“这套数学模型包含了乘客进站和出站的历史数据,可以模拟出乘客在路网内的旅行轨迹,再结合大数据分算到当前路网中每辆列车上,就可以大致预测出一个区段实时满载率。”陈文说。

满载率的数据有了,屏幕前的调度员就要“见招拆招”。哪个线路满载率会超标、超标多少,调度员可以直接坐在屏幕前,通过平台向线路所在的车站综控室下达不同等级的客流预警响应。“这次疫情,大家对列车满载率、车站人流密度的要求更高了。以前忙着挤车上班,满载率能够达到100%,现在则要求控制在50%以下,这就对我们的行车组织和客流监控要求更高更准确。”陈文说。

“目前北京地铁的日均客运量低于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和香港,但是北京对控制列车满载率的要求是最高的。因此运营调度的压力更加巨大。”陈文介绍,本周一早高峰期间,北京地铁公司管辖的16条线路,共启动12次二级预警响应和6次三级预警响应,涉及15号线、昌平线、八通线和6号线,部分拥挤度较高区段的车站及时采取了限流措施,才使得每小时满载率维持在了50%以下。

进站乘客“超员”自动报警

可以精确到分钟的客流监测系统,为地铁站及时采取限流措施、减少目测误差提供了指导。周二早高峰,记者在4号线-大兴线新宫站综控室看到,工作人员正在查看“分时进站客流监视系统”页面,每10分钟就会更新一个“当前进站量”,可以与该时段“限制最大进站量”进行对比,一旦超过最大进站量,系统就会向车站发出预警。

这个“超强大脑”的诞生,是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地铁控流的多个难题。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运营协调部部长方志伟介绍,与铁路、民航等交通方式比,地铁无法通过订售票平台进行需求远端控制。更重要的是,轨道交通客流高峰期间潮汐现象明显,不同区域车站上下车人数存在较大差异,而且地铁实行无障碍换乘,乘客在路网是跨线流动,这使得对路网、线路、车站以及列车进行客流控制难度极大。

为实现对客流的有效控制,一是必须要通过站点协同联动实现控的住,二是要根据各站实际进站人数多少,在各站间合理调配进站控制配额,实现控的精准合理。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客流的逐步恢复,各车站亟需量化的进站客流控制阈值作为管控参考依据。

方志伟介绍,指挥中心依托路网精细化客流分析模型,分析出列车拥挤是如何一站一站、一步一步累积和消散的,在最拥挤区段的列车上乘客什么时间从哪儿进的站、上的车,模拟出乘客在路网内的旅行轨迹。更具操作性的是,按照设计好的满载率标准,系统可给出各站每10分钟进站控制阈值,一旦“超员”就会发出预警。“下一步,随着复工复产客流进一步恢复和增长,这套系统发挥的作用将更加明显。”方志伟说,未来将对系统进行优化完善,探索在常态限流的车站进行“数字化动态限流”的应用。

据统计,本周一,北京地铁全路网客运量达到311.11万人次(含西郊线),比上周一增加16%,目前高峰小时拥挤线路满载率控制在40%左右。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