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华山出台三年提升计划推进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

旅游信息 4年前 (2020) 旅行家
163 0

日前,九华山风景区出台《旅游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行动方案(2020~2022年)》,通过实施三年提升计划,加快“整体转型、全面提升”步伐,推进九华山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。

两大目标:

(一)实施疫后旅游复苏计划,调结构、改产品、固市场、挖潜力,力争在2020年第三、四季度,景区旅游恢复到同期正常水平,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旅游的冲击。

(二)到?2022?年,接待游客1254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;地区生产总值16.8亿元,人均GDP超1万美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,财政收入4.99亿元,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90元。

五项行动:

(一) 旅游供给升级行动

1.创建“1+4”品牌。围绕“文化山、生态山、文明山”目标,充分利用地质地貌、生态景观、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,以观光旅游为基础,升级与九华山自然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相匹配的产品体系,借助强势媒体、移动互联网,开展品牌形象渗透,到2022年,着力构建“1+4”旅游品牌体系,即“神奇灵秀九华山”总体品牌,世界地质名山、养生休闲名山、历史文化名山、自然生态名山等支撑品牌。

2.推进多元化供给。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深推“旅游+”“+旅游”战略。围绕自然生态优势,优化山水观光产品供给,开发培育一批康体疗养、旅居养生、户外旅游等旅游产品。依托独具特色地质景观,着重培育地学旅游、地质研学、摄影写生等旅游产品,推动景区向复合型综合观光度假区转变。凭借乡土文化,推动文化集中展示体验,培育开发非遗展演、民俗体验、乡村度假、田园休闲等产品,打造“俗”文化旅游业态。到2022年,实现传统旅游比占逐步下降,休闲、度假等高净值旅游比重显著提升,努力成为国内重要的休闲旅游基地、康养旅游集聚区。

3.培育优化客源市场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,加大市场潜力挖掘,巩固扩大市场份额。以福建、北京、广州等城市为重点,着力开发中远程市场,拓展航空旅游、高铁旅游,扩大客源半径。开拓境外市场,加大东南亚、欧美市场营销力度,提升景区入境游客量。优化客源结构,利用政策杠杆,做实夏冬旅游,均衡淡旺季。加大老龄人群、高收入群体等特定市场开发,推动会务旅游、康养旅游、银发旅游发展,做热非周末市场。到2022年,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首选休闲度假胜地之一,市场结构、客源结构明显改善。

4.大力发展智慧旅游。加快科技和旅游深度结合,建立九华山云计算中心,搭建集智慧管理、服务、营销和保护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一体化平台。利用云计算、物联网、AR/VR等技术,开发游客体验式交互体验产品,发展网上游、手机游等“网游”产品,创新旅游模式和业态。以智慧旅游公司为平台,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,整合电商资源,加大餐饮、住宿等旅游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,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,形成线上线下互为支撑的旅游模式,逐步构建九华山互联网旅游生态圈。到2022年,“网上九华”基本建成,力争成为智慧旅游示范地。

(二)市场主体升级行动

1.培育文旅龙头。落实旅游产业集团化战略,加大旅游扶持力度,坚持把培育、引进、发展、壮大文化旅游龙头企业作为战略首选目标,加大培育扶持,促进做大做强。支持文旅集团、九华股份聚焦旅游主业,完善产业链,品牌化、规模化经营,增强核心竞争力;培育智慧旅游公司,建立智慧旅游、电子商务两大平台,努力实现资源有效整合,推动线上电商成为景区旅游关键支撑。支持九华山投资集团等企业立足九华山,积极布局经营链条,多元化经营,做大蛋糕。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主体和战略投资者,推进华谊兄弟文旅演艺、北京今典等品牌引进,鼓励文化旅游创意机构利用其人才、技术、资金和营销渠道,与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企业合作,做强文化创意产业。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民宿、乡村客栈,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民宿营运公司,盘活民间资产,推进特色民宿转型。到2022年,建成10家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宿。

2.引导主体转型。鼓励涉旅企业“走出去”,对接更广阔的市场,联接更丰富的要素,跨区联合、跨区融资、跨区经营,加速资源整合、企业重组、联合体组建。加快发展特色住宿接待体系,推进高档酒店品牌化运营,鼓励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、度假酒店和特色文化主题酒店,适度发展房车露营地等新业态。发展地方特色菜系、九华素食等特色美食,培育一批本地特色餐饮品牌。开发九华新街三期、雨润二期项目,建成莲花小镇,打造精品商业街,开发夜游、夜购、夜娱产品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。推进旅行服务特色化、专业化,鼓励旅行社创新经营,推出“私人订制”旅游业务。引导组建旅行社、酒店等旅游行业协会,增强产业融合协作,鼓励成立企业联合体,提高抵御风险能力。到2022年,相关行业协会基本建立,业内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。

3.推进乡村转型。坚持“一村一品”,发展景区依托型、田园风光型、休闲体验型旅游,深化核心景区前山观光、后山休闲业态发展,着力打造九华新区“一带多点”乡村旅游格局。围绕九华山主通道,打造福光大道、九华大道旅游经济带,发展柯村二圣旅游商贸、桥庵拥华民宿、代村农家乐、老田古民居及田园体验特色旅游。到2022年,建成2个省级特色旅游小镇、3个特色旅游村、1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推行公司、合作社+农户发展模式,发展一批休闲农庄、生态茶庄、民俗客栈等休闲产品,到2022年,各村至少有1-2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。

(三)旅游质量升级行动

1.环境质量升级。创优“四最”营商环境,积极落实各项政策,降低企业运行成本。打破行业壁垒,注重“互联网+政务”建设,推进审批流程再造简化,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,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。坚持优化提升服务体验贯穿于改革始终,深化联系帮扶、对接服务机制,健全企业“服务管家”队伍,量身定制“服务包”,提供政策指导、融资帮扶、要素对接、技术支持等全方面的服务。

2.管理水平升级。坚持依法治旅,保持市场高压态势,完善网格包保、综合巡查、错时执法、联合行动等机制,严打各种违法乱象和不文明、不规范行为,深化九华山地区佛教商业化治理成果。强化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推行行政执法公示、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,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,严打破坏市场秩序行为。推进旅游诚信信用体系建设,建立“黑名单”,将破坏旅游秩序行为纳入该体系,实行限制措施。分析总结疫情防控工作,强化旅游应急体系、旅游安全管理、旅游保险服务体系建设,补齐应急管理短板。加快“智慧九华山”管理服务中心建设,运用地理信息、物联网、二三维一体化等技术,建设智慧城管系统,完善视频监控、信息发布、流量控制等系统,逐步提升科技管理水平。

3.服务品质升级。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对标旅游服务标准,补齐旅游服务短板。推进“质量强旅”六大工程,突出标准引领、品牌带动、质量创新,推行卓越绩效模式,开展“企业标准领跑者”“标准创新贡献奖”争创活动,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。推进全行业“诚信服务”,建立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、违规记录公示制度。发挥行业协会作用,推进行业自律、区域自律,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。创新升级“莲花志愿服务”,打造旅游服务新品牌。2022年,旅游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,服务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成为全国文明旅游、质量旅游样板区。

(四)公共服务提升行动

1.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。完善应急管理处置、公共卫生服务、疾病预防控制等体系,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,改造提升村(社区)卫生室,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,补齐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服务短板。优化旅游服务布局,推进狮子峰休闲康养中心、代村康养中心等项目进度,加快景区无障碍设施、旅游厕所等旅游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。统筹考虑当地居民与旅游公共服务需求,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治理,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配套设施,完善乡村基层接待功能,积极打造休闲与居住聚集混合的特色小镇旅游。以大健康、休闲度假、智慧旅游、文旅融合等为重点,结合九华山旅游业态升级、产业转型、服务短板,每年引进5-10个文化旅游项目,以招商落地带动产业转型、以项目建设促进服务升级。

2.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。推进智慧服务建设,开发虚拟游览体验项目,建设智能导游系统,完善语音导览、360全景等功能,优化免费Wi-Fi布点,横向融合交通、公安、商务、卫生健康、市场监管、气象等部门涉旅数据,逐步实现“一部手机游(管理)九华”。到2022年,基本实现智能导游、电子讲解、在线预订、信息推送、智能找厕、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。

3.优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。坚持“山上做减法、山下做优化”,完善核心景区公共交通,增建停车场,逐步做到山上居民一户一车。深化“数字交通”建设,统筹景区资源,建立“智慧停车场”,构建规范、简洁、实用、国际通行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,为游客出行提供及时便捷的路网交通信息。到2022年,完成3座以上停车场智能改造,智慧交通引导体系初步建成,游客停车难、找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

(五)区域一体化行动

1.推进资源保护一体化。坚持“共抓大保护”理念,按照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执行的要求,扎实推进水、大气等污染防治工作,完成《九华山风景区名胜区总体规划》以及九华街、九华乡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,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。深化周边地区环境治理联动机制,深化毗邻地区森林防火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合作模式,强化区域联防联治,提升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科学化、精细化水平。

2.推进市场开拓一体化。推进全域旅游,积极打造无障碍旅游区,加大区域合作,共同策划旅游产品,共同设计旅游线路,串点成线、连线成片,做到线路共推,产品互补。以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为重点,科学设计2-3个旅游精品路线。加大新媒体合作宣传,用活“双微一抖”新媒体,策划系列热点营销、事件营销。

3.推进秩序监管一体化。完善县山旅游市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,集中整治旅游环境突出问题,共同维护市场秩序。探索建立环九华山区域诚信文明经营管理互动平台,对旅游企业、从业人员相关信息交流通报,共享市场主体经营诚信信息,设立黑名单数据库,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。

三个保障措施:

(一)强化组织领导。建立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合、企业联动、社会参与”的推动机制,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,构建共抓转型、共促升级、共同进化的良好格局。强化督促检查,对明确的重点任务,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落实情况。强化考核评价,将旅游业发展纳入部门目标管理和综合考评体系,完善考核内容,提升考评效果。

(二)强化政策支持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逐步加大旅游转型发展资金支持,充分保障宣传营销、旅游执法、人才培养、品牌创建、乡村旅游、综合治理等。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、促进民宿产业发展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,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,撬动民间资本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,加大景区发展信贷资金投放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鼓励引导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投资方式投资旅游业,建立市场化、多元化、社会化的旅游投资机制。

(三)强化人才兴旅。加大与浙大旅游学院、池州学院等高校合作,建立文化旅游专家智库。建立柔性引才机制,促进解决景区升级过程中的人才局限和发展瓶颈问题。鼓励校企对接,定单式培养高技能旅游人才。加大特色文化人才的引进、培养,深化名师带徒等重点文化人才工程项目。加大行业教育培训力度,培育“金牌导游”“最美导游员”,积极引导旅游企业通过开办专题业务培训、岗位练兵等形式,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